“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45%的关税!”
特朗普说,加关税是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而必须做的事情,要从中国手里夺回制造业、让更多的美国人进厂“打螺丝”。
这位看似一心为了美国人民的总统将自己置于道德高地,不论说什么、做什么都打着为民请命的名号。也正是因为这点,他才能在与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以巨大优势成为美国的第47届总统。
然而,制造业能不能回流美国还不清楚,能够确定的是加关税破坏国际贸易是要先付出代价的,这个代价便是美国家庭的生活和钱包。
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,中美贸易量剧增,2024年中国输美商品总额超过5200亿美元,其中一大部分是价廉物美的日用品、电器等。
美国老百姓家里摆满了“made in china”的产品,可以说两国之间已经形成了共生关系,通过行政手段硬要阻断这种关系,将会出现灾难性的情况。
我不是危言耸听,美国知名媒体《纽约时报》最近发表了一篇报道,用漫画形式盘点了一个美国家庭有多少从中国进口的产品,以及该类产品对中国商家的依赖度。
图中,红色商品的中国制造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%,可认为是重度依赖。对美国家庭而言只有两个选择,要么花更多的钱购买,加上关税成本后的价格大概率翻倍;要么让该商品从日常生活中消失。
假设部分“头铁”的美国家庭不愿意接受涨价,宁可不使用重度依赖中国进口的商品会发生什么呢?
先来看厨房,几乎所有美国家庭的面包机来自中国,96%的保温瓶来自中国,83%的搅拌器来自中国,82%的锅具和刀具来自中国;厨房用电器方面,90%的微波炉是中国厂家生产的,冰箱和灶台则超过一半。
将这些厨房用具和电器全部拿走,这个家庭得回到远古时代了,钻木取火、用锋利的石头切割食材。
客厅里的高“含中量”商品也不少。
93%的儿童书籍进口自中国;别看游戏主机的牌子主要是日本和美国的,但制造是在中国完成的,导致美国家庭的游戏机里有86%是从中国运来的;96%的人工植物由中国工人生产。此外,玩具、电灯、相框、挂表等产品对中国的依赖度均在7成以上。
阳台区域,98%的雨伞、96%的炭火烤架和72%的金属椅为中国制造。是不是感觉相比厨房、客厅而言,阳台里用到的中国高市场份额商品比较少?可你要知道阳台上本来就没什么东西,所以可以认为几乎全都以中国生产商品为主。
卫生间的镜子、木架、马桶、洗脸池、指甲刀等,至少有50%是中国进口产品,有的品类对华依赖度超过80%;储物室中的婴儿车、手电筒、圣诞节装饰品、烟花等,中国制造份额都在9成以上。
说句不好听的,一旦缺了中国商品,美国家庭连圣诞节都过不了。
怎么样?把上面提到的东西全部拿走,是不是有种活不下去的感觉?
在同中国商品深度绑定的情况下,“硬脱钩”是不现实的,没有哪个国家能创造出如此大的产能满足美国3.3亿人的需求,美国自己就更不可能了。因此,关税战的最终结局只有一个,为了不至于因缺少中国商品而倒退至远古时期,美国家庭只能花更多的钱购买。
顺便说一句,对等关税是4月5日正式实施的,至4月22日的18天里,美国海关一共上交了147亿美元的关税及消费税给财政部,是此前一个月上缴额的1.5倍,打破历史记录。
这还没完,更“好”的日子在后头。现在落地的只是针对大件商品的“对等关税”,针对小件商品的关税新政要到5月2日生效。那时所有来自中国的、原本免税的800美元以内跨境电商商品全部按照120%的税率或者每件100美元(6月1日后为每件200美元)征收。
这将带来多少额外支出呢?以一台通过跨境电商模式从中国商家直接购买的价值80美元的微波炉为例,5月2日后需要承担96美元的关税,原本花80美元便可购买的东西直接涨价至176美元。
注意,所有的开支都由美国消费者和家庭承担,他们是贸易战真正的“代价”。
以上纯属个人观点,欢迎关注、点赞,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!
